收藏本页 | 设为主页 | 随便看看
普通会员

张志安美术馆

美术作品,陶瓷作品等等

产品分类
站内搜索
 
友情链接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笔 墨 清 花
新闻中心
笔 墨 清 花
发布时间:2011-09-06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446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
张志安艺术研讨会
—读张志安先生的画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 特聘教授中美协会员 苗壮

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研究生 诸葛英良 

    张志安先生是位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老画家,他的画在这个讲求视觉冲击的时代并不讨巧。

我们的世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炫目的视觉图像,我们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习惯也随之悄然改变。追求图像本身的视觉张力,成为了当下的时尚。但是,不随波逐流者自古总是少数,自觉到“普通”中蕴含的永恒内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。

艺术作品是一个自我完备的小系统,具有自足性。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形式自足的基础之上,又会在精神上达到高度的自足,从而构筑起一个物我合一的大气象。即使画幅再小,形式再简单,也不觉得是一张“小画”,而是能够承载万物的“大画”。反之,画幅虽然描绘了大山大河,若作画者气量狭隘,笔痕墨迹自然流于拘谨,虽以巨型尺幅呈现,仍然是一张“小画”。张志安的画无疑是上乘的佳作,小尺幅画作,简笔意写,信手拈来的几句小诗,淡得就像一盏独自飘香的清茶。初入口中并未觉得特别,品得久了,便觉口有余香。“为无为,味无味”是对平淡日常的珍爱,是无差别的博爱,只有在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心态中才能体会风云激荡和恬淡平和中的内美。中国画传统文脉中的好画,大多是这种格调。

从张志安画中,我看到的是一个精神上高度自足的老人,他并不是因为在污浊世间品尝了无奈、自怜,而要有意避开世俗生活而循入纯净的精神彼岸。虽然经历了抗日战争,解放战争,到政治斗争,从身体到心灵的蹉跎,但他并没有被这一切不幸拖堕进被动的自我封闭与自我精神膨胀的“自足”当中。

20世纪中国画文脉中,吴昌硕、齐白石、潘天寿是当之无愧的大师,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开发了中国画的多种可能性,给后人指出了中国画发展的多种路向。具体来讲,吴昌硕继赵之谦之后,将碑学带入绘画之中,形成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局面,另一方面,他的画在精神性开发上也成为20世纪花鸟画的资源。潘天寿和齐白石的语言和文化观念都来自吴昌硕,但却各有所长,从不同路向取得突破。潘天寿的贡献在于从绘画语言本身发掘了中国画的形式因素,画面讲求布“势”,笔墨奇峻险绝,整个作品大气、畅快。有的论者认为,潘天寿的画来自对生活实境的独特感受,将山水和花鸟画结合起来,而画出了《小龙湫一角》、《记雁荡山花》之类的作品,但据其子潘公凯先生讲,老潘先生的笔墨性格更倾向于鹫、古木、荷花一类孤傲的题材。可见,其实潘天寿的画并不属于民间。而齐白石的画则从文化精神上开发了大写意花鸟画。区别于吴昌硕的顾影自怜和潘天寿的冷峻雄奇,齐白石是面向民间的。潘天寿和齐白石的探索得到了后世更多的认同与延续。王憨山的画是乡情的抒写,崔子范虽然画的都是文人隐喻一类的题材,但更多的是从形式上,色彩块面关系上在潘的基础上的延展。张志安的画在笔墨语言和文化观念的双重方向上都做了实践,且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性。

造型、色彩、构图是绘画艺术最基本的要素,而笔墨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形式语言体系。中国文化的早熟、文化精英过早地介入绘画理论,都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艺术中呈现出特别的形态。中国画的主流本体语言是笔墨,是在文化精英的推动下,用毛笔、宣纸和中国画颜料等媒材,形成的富含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造型体系。语言本体自身发展完善的过程就构成了20世纪以前中国绘画发展的主体脉络。笔墨与造型相关联,最基本的表现为塑形的工具,若不能构成画面的形式关系就不能成为笔墨。笔墨中的精神性也就是将人格注入到点划之中。

花鸟画本身的超时空特征,既与现实产生关系,又与人的社会保持距离。回到张志安的画里,太阳既是现实的,是恒常不灭的,是人类生活的绝对必需,同时又是历史经验所造就的希望象征,它温暖而热烈,孕化万物于无形之中。张志安画的太阳,不方不圆,圆中带方,色彩非胭脂、非朱砂,去除了纯色的绝对鲜艳、醒目,但它暖烘烘的,正体现出一种“云淡风轻过午天”的惬意。这种惬意体现在那一轮慵懒的红日从疏枝散叶之中穿透过来,留在那鸡的一双似睡非睡的惺忪眼里。

张志安所关心的绘画题材并不宽泛,大多又是以童贞的心灵去看身边的。可以说鸡是他绘画里一个恒定不变的内容,但这种不变的题材,却使他可以有足够的深入笔墨的探讨。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同一主题形式下的绘画演进。以“一生都在旅途中”为例,99年的与09年的相比较,虽然构图并无大的差别,但两只鸡的比例显然不同,09年的作品更加强化了头部与身体,使身体更细长,飞张的尾羽更强调老辣的线,与身体的线造型形成呼应,脖子部分的线开始弱化向上的垂直感而趋向平缓方折,使夸大的头部有一种横向扩张的力量,方的鸡胸,方的鸡冠,扁长的眼睛,使这只鸡在行走中显露出一种憨实的姿态、踏实的步伐。这样的鸡造型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画家内在性格的表达,“画如其人”,此言不谬,坚定无华的性格正潜藏于这平凡的外表之下。

中国画的笔墨是一种文化观念,是用来表现“艺术人格”的。西方绘画中也谈笔触,但这是更为“自我” 的情绪表达。中国哲学中强调“和而不同”,反应于艺术作品的品评标准则体现在,是对共性与个性之间对“度”的准确拿捏。张志安先生的艺术正是这种文化观念的具体反映,艺术人格中则包括人的学养、性格,以及笔墨轨迹中流露出的素养。通过对张志安先生绘画的解读,我们完全能理解到画画暨画心这一绘画精神的本真。